本篇文章由国家医学考试网整理推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变化情况
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已经公布,国家医学考试网yxks.net特别总结了2015临床助理医师教材变化情况,具体如下:
第一章 生物化学
P1:(二)1.氨基酸的一般结构式:第5行由“D系和L系两种构型”变为“D-型和L型两种构型”
第6行由“D系氨基酸”改为“D型氨基酸”
P2:(一)肽键与肽链:第8行末,增加内容“如谷脘苷肽”
(三)二级结构:第3行由“β-转角等”改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
P3:第2行由“它的Fe离子配位与组氨酸相连”改为“它的Fe离子以配位键与组氨酸相连”
P4:2.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第1行由“如:Ag、Hg2+、Cu2+、Pb2+”改为“如Ag、Hg2+、Pb2+”
P7:5.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生理功能:由“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改为“维生素B12因含(Co)又称钴胺素”
P11:(二)底物浓度:第1行由“如果我们用底物浓度”改为“如果用底物浓度”
第2行由“反应速度(V)”改为“反应速度(v)”
米氏方程由“V=————”改为“v=————” (大写变为小写)
(六)抑制剂:第2行由“称为酶的抑制剂”改为“称为酶的抑制剂(I)”
P16:第五节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概念第3行由“过氧化物酶体(微粒体)”改为“过氧化物酶体”
P20:2、脂酰CoA转入线粒体:第10行由“脂酸氧化分解功能增多”改为“脂肪酸氧化分解功能增多”
3.由“饱和脂酸的β-氧化”改为“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P21:3.酮体生成的意义:第3行由“脂酸分解增多”改为“脂肪酸分解增多”
(二)合成原料:第2行由“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酸”改为“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肪酸”
P22:(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第3行由“及一些神经介质的重要原料”改为“及一些神经递质的重要原料”
第二章 生理学
P31:(一)单纯扩散:第1行由“脂溶性的小分子…。,称为单纯扩散”改为“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
第3行由“O2和CO2等气体分子”改为“O2和CO2等气体分子以及小分子等”
(二)易化扩散:第2行由“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改为“可分两种类型”
(三)主动转运:由“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代谢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的主动转运过程”改为“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代谢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的原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三)1.原发性主动转运:第1行由“ATP产生的能量”改为“ATP释放的能量”
第2行由“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改为“跨膜转运的过程”
第4行由“并能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因而钠泵就是一种被称Na+-K+-ATP酶的蛋白质”改为“并能利用此能量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Na和K,因而钠泵本身是Na+-K+-ATP酶”
第9行由“一个活体细胞,其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改为“一个活体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异。”
P32:第2行由“于是将细胞内多于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多于的K+移入膜内”改为
“于是将细胞内多于的Na+移出胞外,同时把细胞外多于的K+移如胞内。”
P32:钠泵活动的意义: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改成“钠泵活动维持的细胞内高K+是…………”
③由“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改为“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如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
(四)由“出胞和入胞”改为“膜泡转运”
由“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改为“膜泡转运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跨膜转运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物质团块的过程”
兴奋性
(1)相对不应期:第1行由“细胞有可能产生新的兴奋”改为“细胞有可能产生在兴奋”
(4)低常期第1行:由“才能引起兴奋,……兴奋才能完全恢复”改为“才能引起再兴奋……。兴奋才能完全恢复,以阈刺激一起一次新的兴奋。”
P33:(1)静息电位:第2行由“大都在-10~-100mV之间”改为“-100~-10mV之间”
(2)动作电位第2行由“0.5~2.0毫秒……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改为“0.5~2.0ms………的电脉冲,称为峰电位。”
第5行由“当它们受到一次阈电位(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变成正电位,…。由原来的-70~-90mV变为+20~+40mV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有的负电位状态,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改为“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电位升高,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病变成正电位,…。由原来的-70~-90mV上升为+20~+40mV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原有的极化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第一行增加“跨膜电位的形成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的差异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变化。”
(2)动作电位和Na+平衡电位2)下降支的形成
第3行由“使膜内外电位又回复的静息电位水平,从而形成…。”改为“使膜内电位又回复到静息电位水平,…。”
P34:(三)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和阈电位的概念
新增加“细胞生物电运动表现为膜两侧电荷分布改变。”
2.去极化:由“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改为“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称为…。”
3.超极化:由“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称………”改为“负值增大,即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称为………”
P34:(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的特点
2.绝缘性由“…………互不干涉”改为“……互不干扰。”
6.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由“…………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改为“机构和功能均未被破坏”
P35:第一行由“通透性增加………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改为“通透性增大,………这一局部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2.传递特点①第2行由“化学物质进行的,…”改为“化学物质(神经递质)进行的,…”
(二)兴奋-收缩偶联
第2~4行由“兴奋-收缩偶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改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至少包括…,………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果基础是………”
第5行由“…而是由于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的结果”改为“…而是由于肌中细肌丝与粗肌丝之间相对滑行的结果。”
P36:(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
第4行由“低分子物质”改为“………和小分子物质”
(三)血浆、血清的概念以及血液的理化性质
第2行由“…。血凝块发生回缩所释放处的淡黄色………”改为“血凝块发生回缩所析出的…。”
P37:2.(2)白细胞的功能:
第2行由“特别是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改为“特别是化脓性星君入侵的第一防线”
3血小板的数量及基本功能
(2)血小板的功能第2行由“第一阶段是受损伤的血管收缩……”改为“第一阶段可使局部受损伤的血管收缩……”
P38ABO血型系统的分型原则
第2行由“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其相对应的两种抗体,即…”改为“在人类血清中含有与其子昂对应的两种抗体(凝集素),即…。”
P39表2-2分期一栏由“收缩期/舒张期”改为“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房收缩期”
(三)1.心输出量第3行由“它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改为“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②心指数第3行由“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之间………”改为“心指数是比较………”
④心脏做功量:第1行由“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改为“可以用搏出一定量血液所增加的…。”
第4行、第5行:改为≈
P40:第2行由“血液比重为1.055计算,每搏功为0.847J;而每分功为63.5J/min”改为“则左心室每搏功为0.8.0J;而每分功则为60.2J/min
2.影响心输出量的影响(1)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2)第2行此时神经………
(4)第5行表格内容
P41:(四)1.第1行“这种属于…”改为“属于”
2.第2行增加“其0期为去极化,1~4…。”
P42:2.心肌的新分性:第1行
(2)(3)变化
(3)第5行:病理性异常刺激“”改为“异常刺激”
(六)2.QRS波群增加“Q/R、S”
P43:6.QT间期第1行:“代表从心室…。”改为“反映从…”
7.应与基线改为应与等电位基线
二、血管生理
(一)第4行~第7行
(二)第9行,半月瓣改为“主动脉瓣关闭,心室射血停止”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四节 呼吸衰竭
1.P220,“(四)肺炎的诊断程序——2,评估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100×109”中的“100”有变化,旧版为“10.0”。但是新版的数值可能有误,请核实。
2.P220,“(四)肺炎的诊断程序——3.确定病原体”中,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多加了“⑧血清学检查:…”
3.P220,新版从旧版“(四)肺炎的诊断程序”中分出了“(五)治疗”,从旧版的“抗感染治疗是肺炎的最主要环节……或氨基苷类。”。内容与旧版无变化。
4.P223,“(一)病理—2.组织分型—(2)鳞状细胞癌”,新版删除了“在肺癌中最为常见,约占50%.”
5.P223,“(一)病理—2.组织分型—(3)腺癌”,新版删除了“淋巴转移则较晚发生,预后差。
6.P226,“(五)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旧版“然而,目前所有的各种治疗肺癌的方法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必须适当地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新版改为“然而术后应根据病理及分期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
7.P226,“(五)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旧版“如患者的肿瘤能手术切除且无肿瘤学及胸部手术原则的限制,可以选择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但其对设备条件要求高,技术难度及风险大。如身体状况不允许,则可以行局限性切除(首选肺段切除,或行楔形切除)。”新版改为“技术难度及风险大。如身体状况不允许,则可以行局限性切除(首选肺段切除,或行楔形切除)。随着技术成熟及设备改进,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外科治疗。”
8.P227,“(五)治疗原则——2.放射治疗”:旧版“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最低。”新版改为“腺癌低”。
9.P239,“(三)辅助检查—1.胸腔积液检查—(1)外观”:旧版:“比重<1.016~1.018”新版:“比重<1.018”
10.P239,“(三)辅助检查—1.胸腔积液检查—(3)蛋白质”:旧版:“漏出液的蛋白含量较低(<30g/L)”。新版:“漏出液的蛋白含量较低(<25g/L)”
11.P247“7.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方法—(6)”:旧版“由于气胸复发率高,为了预防复发,可胸腔内注入硬化剂,产生无菌性胸膜炎症,使脏层和壁层胸膜粘连,从而消灭胸膜腔间隙。主要适应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下列患者:①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②双侧气胸;③合并肺大泡;④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新版“胸膜粘连疗法主要适应于:①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②交通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及负压吸引失败者;③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12.P247“7.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方法—(6)”:旧版“用生理盐水60~100ml”,新版“用生理盐水100ml”。旧版“尽可能使肺完全复张。”新版“要求使肺完全复张或者胸腔闭式引流液<200ml/d时应用。”旧版“若一次无效,可重复注药。”新版没有此句话。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
心脏骤停
1.P254,“(二)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_——(2)早期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新版“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若中断也应将中断控制在10s内。”旧版没有“若中断也应将中断控制在10s内。”这句话。
2.P257,表7-1,“Ⅰ级分级依据”旧版“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新版为“无肺部啰音”。“Ⅳ级分级依据”旧版“休克”,新版“心源性休克”。
3.P262,2)洋地黄类药物——适应证:旧版“也可用于心衰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患者。”新版改为“也可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
4.P262,洋地黄中毒的治疗措施:有调整。
5.P265,(四)治疗——3.减慢心室率:有变化。
P430-P618
第十章
四、异位妊娠
1.P430(五)治疗删除期待疗法一段
2.P430手术治疗第二行“如血hCG>3000IU/L”,去年无具体数值。其后增加“有胎心搏动”。
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3.P431手术治疗第三条原为“腹腔镜手术:是今年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现为“输卵管手术:经腹或经腹腔镜完成,是近年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
4.P431妊高症概念“本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5.P高危因素与病因:1.第二点“孕妇年龄过小或大于40岁”,删除第9、10两点。第8点后为“以上因素均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6.P431(六)删除(4),(5)改为(4)。
7.P435六、前置胎盘病因增加“④不良生活习惯。⑤辅助生殖技术受孕。⑥子宫形态异常。”
8.P436(七)处理原则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处理,应当在有条件的医院。”
9.(七)处理1.期待疗法,第一点改为“一般处理:取侧卧位,绝对卧床休息,血止后方可轻微活动,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及肛查;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胎儿电子监护仪监护胎儿宫内情况。每日间断吸氧,每次20分钟;纠正孕妇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应输血,使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比容>0.03.维持正常血容量。”第二点改为“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地西泮等镇静剂。出血时间久,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估计孕妇近日需终止妊娠,若胎龄<34周,促胎肺成熟。”
增加“2.紧急转运如患者阴道流血多,怀疑凶险性前置胎盘,当地无医疗条件处理,应建立静脉通道,输血输液,止血,抑制宫缩,由有经验的医师护送,迅速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
终止妊娠改为第3点。加“妊娠35周以后,前置胎盘出血率上升,可适时终止妊娠。妊娠36周以后择期终止妊娠,围产儿结局明显好于等待至36周以上自然临产者。”
终止妊娠指征①改为“孕妇反复发生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③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者”④改为“胎龄在妊娠34~36周,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胎儿电子监护发现胎心异常、监测胎肺未成熟者,经促胎肺成熟处理后;”删除第5点。第6点改为⑤。
终止妊娠中剖宫产删除“是处理前置胎盘的重要手段”。
终止妊娠中剖宫产
指征归为1)②“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量较多,先露高浮,胎龄达妊娠36周以上,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③有胎心、胎位异常。术前积极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备血,做好处理产后出血和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增加“2)子宫切口的选择:原则上应避开胎盘,可参考产前B型超声胎盘定位:①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选择子宫下段横切口;②附着于侧壁,选择偏向对侧的子宫下段横切口;③附着于前壁,根据胎盘边缘所在,选择子宫体部纵切口、子宫下段纵切口娩出胎儿,也可在子宫下段安放止血带。
3)防止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等待胎盘剥离,必要时徒手剥离胎盘,并徒手按摩子宫,以减少子宫出血。缩宫素不能奏效时,可选用前列腺素类药物。亦可采用其他方法,乃至子宫切除术。
4)胎盘植入的处理:在切开宫壁前,子宫下段处有局限性怒张血管,或前置胎盘着床在前次剖宫产切口处,则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在备足血液,做好抢救产妇和新生儿的准备后,选择子宫体部切口取出胎儿,仔细检查胎盘是否植入。若为部分性植入可行梭形切口切除部分子宫肌组织,用可吸收线缝合止血;若为大部分植入、活动性出血无法纠正时,应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
删除:处理(3)阴道分娩“人工破膜后,胎头下降压迫胎盘前置部分而止血,并可促进子宫收缩加速产程。”其后一句改为“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不理想,仍有出血或分娩进展不顺利,应立即改行剖宫产术”。
七、胎盘早剥
1.病因增加(5)其他:高龄、经产妇、吸烟、吸毒、血栓形成倾向、代谢异常。
2.临床表现下第一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国外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改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删除“国内分为轻(Ⅰ度)、重(Ⅱ度、Ⅲ度)两型”。(1)删除轻型,改为“Ⅰ度”,“多见于分娩期,”后加“以外出血为主。”
3.并发症增加“5.胎儿宫内死亡。”
4.(七)末尾增加“;可遗留神经系统发育缺陷、脑性麻痹等。”
八、死胎
1.处理增加“2.明确死因病史调查、尸检可明确死因。”
九、胎儿窘迫
1.临床表现1.(1)“胎心率变化”改为“产时胎心率异常”。正文改为“是急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征象。正常胎心基线为110~160bpm.缺氧早期,胎心基线代偿性加快;缺氧晚期,胎心基线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在较强宫缩刺激下胎心基线可降至110bpm以下。当胎心基线率<100bpm,基线变异≤5bpm,伴频繁晚期减速或重度变异减速,提示胎儿缺氧严重,胎儿常结局不良,可随时胎死宫内。”
2.临床表现1.(2)改为“羊水胎粪污染:羊水中胎粪污染不是胎儿窘迫的征象,如果胎心监护正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胎心监护异常,存在宫内缺氧情况,会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造成不良胎儿结局。”
3.临床表现2.改为“发生在妊娠晚期,常延续至临产并加重,多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所致。”
4.临床表现2.(1)正文改为“胎动<6次/2h或降低50%为胎动减少,胎动减少或消失是胎儿缺氧的重要表现,临床常见胎动消失24小时后胎心消失。”
5.临床表现2.“(2)产前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bpm.胎心率异常提示有胎儿缺氧可能。
(3)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Manning评分4~6分提示胎儿有急或慢性缺氧;2~4分为胎儿有急性缺氧伴慢性缺氧;0分为急慢性缺氧。
(4)脐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出现进行性舒张期血流降低、脐血流指数升高提示有胎盘灌注不足。严重病例可出现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倒置,提示随时有胎死宫内的危险。
6.处理1.删除“尽快终止妊娠”
7.处理1.下标题为(1)(2)(3)1)2),其中(1)(2)(3)为新加内容如下,1)2)为原有(1)(2)大点,也许改。
(1)一般处理:左侧卧位,吸氧,阴道检查除外脐带脱垂并评估产程进展。纠正脱水、酸中毒、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
(2)病因治疗:应用特布他林或硫酸镁抑制宫缩,纠正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经腹羊膜腔输液纠正羊水过少,缓解脐带受压。
(3)尽快终止妊娠:胎儿有进行性缺氧和酸中毒,一般干预后无法纠正者,应尽快手术终止妊娠。
1)宫口未开全:预计短期内无法阴道分娩者应立即行剖宫产,指征有:①胎心基线变异消失伴胎心基线<l10bpm或伴频繁晚期减速,或伴重度变异减速;增加“②正弦波;”④改为“胎儿头皮血pH<7.20.”删除③。
2)均需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后加“对活力差的胎儿,立即气管插管洗净气道后再行正压通气。”
8.处理2(1)“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调为“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胎儿监护,注意胎动变化。”(2)“难以存活”改为“存活可能性小”。(3)“妊娠近足月”后加“或胎儿已成熟”,“胎动减少”后加“胎盘功能进行性减退,胎儿监护出现胎心基线率异常伴基线波动异常。”<3分“改为”<4分“。
P619~710
第十六章 儿科疾病
第一节绪论
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
1.将原“人为地将小儿按年龄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加上围生期)不同阶段或年龄期。”更改为“人为地将小儿按年龄划分为七个不同阶段或年龄期。”。
2.将原有八点改为七点,删除第二点围产期(围生期)。
第四节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五、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临床表现
1.删除第二点传统的分度标准。
2.删除第三点传统的分型。
第五节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二、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将原“表16-3”更改为“16-2”。
三、新生儿窒息
1.将原“表16-4"更改为“16-3”。(后面以此类推)
第十一节呼吸系统疾病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原“1.一般类型”上感“”更改为“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原“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更改为“两种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标准与分期
1.原第一点下的第五小点“(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可酌情采用以下任何1项支气管扩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需更改为“(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道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分钟,FEV1增加≥12%;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至第4条或者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原第二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不分年龄)”,需更改为“2.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家具,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6)个人或一级、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病史,或变应原测试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的基本条件。“
3.原“3.哮喘的分期”中的“4周以上”更改为“维持3个月以上。”
(三)治疗
1.原“3)抗胆碱能药物”中的“溴化异丙托品主要用于气雾吸入,剂量≤2岁125μg(0.5ml),>2岁25Oμg(1ml),加入生理盐水2~3ml,每日3~4次。其气雾剂含量20μg/揿,每次1~2揿,每日3~4次。”删除。
2.原“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中的“,治疗儿童哮喘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在美国等国家应用较多。色甘酸钠是一种非激素抗炎药,可雾化吸入,5mg/揿;1mg/揿,2揿/次或粉剂吸入20mg/粒,20mg/次,每日3,4次,可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删除。
3.原“5)镇静剂”中的“不宜使用麻醉剂和巴比妥类,因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删除。
四、小儿肺炎
(一)肺炎的分类
1.原“2.病因分类”中删除“原虫性肺炎: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虫)为主。(7)”,由原七小点改为六小点。
(二)支气管肺炎
1.原“(二)急性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肺炎”更改为“(二)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
2.原“(2)主要体征”后增加“WHO急性呼吸道感染和防治规划特别强调呼吸增快是儿童肺炎的主要表现。呼吸急促是指:婴幼儿<2月龄,呼吸≥60次/分;2~12月龄,≥50次/分;1~5岁,≥40次/分。”
3.原“3.并发症(3)肺大泡”更改为“肺大疱”。
4.原“(3)抗生素治疗1)抗生素治疗原则”中的六小点,需更改为“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采集合适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指导治疗;在未获培养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择敏感的药物;②选用的药物在肺组织中应有较高的浓度;③轻症患者口服抗生素,重症或口服困难者可肠道外用药;④早期用药,适宜剂量,合适疗程;⑤重症患儿宜静脉、联合用药。”
第十三节泌尿系统疾病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临床表现
1.原“1.前驱表现90%病例发病前1~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脓疤疮或猩红热等链球菌前驱感染史。起病初可有低热、头晕、呕吐、双肾区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更改为“1.前驱表现90%病例发病前1~4周常有链球菌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咽扁桃体炎最常见,脓皮病或皮肤感染次之。”
2.原“(2)血尿:100%患儿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约1/3病例可有肉眼血尿,此时尿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中性或弱碱性尿者),也可呈浓茶色或烟灰样(酸性尿者)。肉眼血尿持续1~2周后即转为镜下血尿。”更改为“(2)血尿:50%~70%患儿有肉眼血尿,一般1~2周后转为镜下血尿。”
3.原“4.非典型表现(1)无症状性APSGN”更改为“4.非典型表现(1)无症状性急性肾炎”。
4.原“(2)肾外症状性APSGN”更改为“(2)肾外症状性急性肾炎”。
5.原“(3)具肾病综合征表现的APSGN”更改为“(3)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炎”。并删除“以至于误诊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三)实验室检查
1.原“(三)辅助检查”更改为“(三)实验室检查”。
2.增加“5.明显少尿时血尿素氮和肌肝可升高。肾小管功能正常。”
3.对症治疗的(1)利尿中“③还可采用新利尿合剂静脉滴注:即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各0.3~0.5mg/kg、呋塞米1~2mg/kg,一起加入10%葡萄糖100~200ml中静滴。利尿效果优于单用呋塞米。”删除。
4.对症治疗的(2)降血压中“③哌唑嗪:每日0.02~0.05mg/kg,分3~4次口服。”
三、肾病综合征
(三)实验室检查
1.原“(三)辅助检查”更改为“(三)实验室检查”。
2.将原“(8)其他:对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检查;排除继发性肾病的相关检查。”更改为“8.对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检查;排除继发性或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检查。
9.经皮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其指征:①对糖皮质激素治疗耐药或频繁重发者;②对临床或实验室证据支持肾炎型肾病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者。“
(五)并发症
1.将“5.肾上腺危象皮质激素用药不当或发生感染或应激状态,体内皮质醇水平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为剧烈呕吐、腹痛、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易致死亡。”删除。
(六)治疗
1.将原“1.一般治疗一般为1~2g/(kg·d)”更改为“1.5~2g/(kg·d)”。
2.将原“4.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治疗”更改为“4.抗凝和促纤溶治疗”。
3.将原“6.糖皮质激素疗法(1)泼尼松治疗疗程1)短疗程:疗程8~12周”更改为“(1)泼尼松治疗疗程1)短疗程:疗程8周”。
第十四节血液系统疾病
一、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一)造血特点
1.原“(1)中胚叶造血期在胚胎第6~8周后”更改为“在胚胎第6周后”。
(二)血象特点
1.原“2.白细胞数与分类(2)白细胞分类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更改为“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
二、小儿贫血概述
1.原“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更改为“1)造血物质缺乏:如铁缺之(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
2.原“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由被动获得性抗体引起者如Rh、A或B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动产生抗体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DIC等引起的溶血。”更改为“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新生儿溶血症(如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脾功能亢进、DIC、溶血尿毒综合征等引起的溶血。”
三、小儿贫血概述
(三)实验室检查
1.原“(三)辅助检查”更改为“(三)实验室检查”。
2.原“(1)血清铁蛋白(SF)在缺铁的ID期即已降低。”后增加“是诊断缺铁ID期的敏感指标”。
(五)治疗和预防
1.原“(3)铁剂治疗:”更改为“(3)铁剂治疗:一般选用口服铁剂(二价铁盐)治疗,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酸亚铁、琥珀酸亚铁。”
第十五节神经系统疾病
三、化脓性脑膜炎
(三)实验室检查
1.原“(三)辅助检查”更改为“(三)实验室检查”。
2.在2.其他检查中增加“(4)血清降钙素原:可能是鉴别无菌性和细菌性脑膜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指标之一,血清降钙素原>0.5ng/ml提示细菌感染。”
第十六节内分泌系统疾病
1.原“(三)辅助检查”更改为“(三)实验室检查”。
2.将“(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鉴别诊断(2)21-三体综合征”更改为“(2)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P710~860
第十七章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1.P707(二)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中第一点需增加③健康病原携带者。
2.P707(二)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3个基本条件中第一点删除(2)健康病原携带者。
3.P719(二)临床表现增加第三点,3.轻型。
4.P723(三)临床表现其中第三点艾滋病期,变化校对,需注意。
5.P728(四)治疗增加第五小点,淋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应尽快使用0.5%红霉素眼膏预防淋菌性眼炎。
6.P729(四)治疗中将早期梅毒、晚期梅毒及先天梅毒中进行调整。
第十八章 其他
1.P749四、乳腺癌中的(二)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需调整。
2.P759第七节中暑(二)临床表现和(三)治疗原则均有变化,需要进行更改。
此文章是由国家医学考试网(www.yxks.net)收集和整理,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犯贵方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1240620051,我们将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始链接,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