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学考试网,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 资讯订阅 TAG标签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汇总

时间:2018-12-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汇总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高血压测量,胸廓扩张度,心脏按压 1.血压测量: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被检查者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或坐位,被测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平第四

本篇文章由国家医学考试网整理推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汇总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高血压测量,胸廓扩张度,心脏按压
1.血压测量: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被检查者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或坐位,被测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平第四肋间、卧位平腋中线)。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在肘横纹上2~3cm。检查者在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肘窝处肢动脉上,轻压体件与皮肤紧密接触,但不可压得过重,不得与袖带接触。然后向袖带内充气,待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次声响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若测量时声响突然变弱的压力读数和声音消失时测定的压力读数相差超过10mmHg,则记录三个压力数值,收缩压/变调时压力/舒张压。遇有高血压或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者,应测量四肢血压。下肢血压测量多选用腘动脉,测量时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宽袖带血压计测量。
2.胸廓扩张度: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接触或稍分开。嘱患者进行平静呼吸和深呼吸,利用手掌感觉双侧呼吸运动的程度和一致性。胸廓扩张度减弱的一侧往往为病变侧。
3.心脏按压:操作方法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成人及儿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 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注意事项
 (1)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2)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
 (3)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
 (4)因抢救需要(如必要时的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0秒。
 (5)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120次/分钟以上。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胸骨角、正中线、腋窝的体表标志,右肋下肝脏触诊。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正中线: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3.腋窝的体表标志:腋窝(左、右)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4.右肋下肝脏触诊:触诊肝脏时,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右侧,如估计被检查者肝脏巨大或叩诊提示肝脏巨大,应从右下腹部开始触诊。检查前,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并按照检查者的要求进行呼气和吸气,以配合检查者的触诊。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下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下移的肝缘。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上述的动作。如此反复,直到触及肝脏或肋缘。肝下缘触诊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上分别进行。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心脏叩诊,腹壁反射,胸外按压。
1.心脏叩诊:如被检者为坐位,检查者板指与心外缘平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所在肋间的外侧2cm处开始叩诊,其余各肋间可从锁骨中线开始。心尖搏动不能触及时一般从第5肋间开始。右侧从肝上界上一肋间开始,均向上叩至第2肋间。板指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0.5cm,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为心脏相对浊音界。注意叩诊力度要适中、均匀。 如被检者为卧位,检查者的板指应与心缘垂直进行叩诊。叩诊结束后用直尺测量心脏外缘到前正中线的投影距离,精确到0.5cm,并记录。同时记录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
2.腹壁反射:仰卧位,使腹壁完全松弛,用较钝器械由外向内分别轻划左右腹壁肋缘下(T7~T8)、脐水平(T9~T10)和腹股沟上(T11~T12)的皮肤。观察相应部位腹肌收缩和脐的移位。
3.胸外按压:操作方法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成人及儿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 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注意事项
 (1)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2)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
 (3)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
 (4)因抢救需要(如必要时的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0秒。
 (5)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120次/分钟以上。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胸骨角、前正中线、腋窝。移动性浊音。胸外按压。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前正中线: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3.腋窝:腋窝(左、右)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4.移动性浊音:检查时先让被检查者仰卧,由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直至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被检查者右侧卧,再次叩诊变为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为避免腹腔内脏器或包块移动造成移动性浊音的假象,可在右侧卧位的情况下,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次叩诊该部位变为鼓音,向右侧继续叩诊均呈鼓音,则确定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临床意义为腹腔存在游离液体,且液体量超过1000ml。

    此文章是由国家医学考试网(www.yxks.net)收集和整理,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犯贵方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1240620051,我们将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始链接,谢谢合作!

分享到:

你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